【台南實體課】全部位肌骨超音波操作與影像判讀

上課時間:2022/2/11 上午 08:30:00 ~
上課地點: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實習室 (台南市北區小東路45號;成功大學成杏校區)
課程講師:王興國教授
課程費用:NT 45600

【軀幹部位超音波課程簡介】

  軀幹肌肉的解剖結構可做解釋臨床表徵和說明功能性評估結果的依據,軀幹部位肌肉的超音波影像除可量化肌肉品質,並可做為運動中視覺回饋的工具,以達到訓練的目的。超音波在檢測深層肌肉活性方面似乎較肌電圖更為靈敏,未來可預期隨著分辨率和幀率的提高,超音波影像將可以檢測到較小的自發性肌肉活動,藉由超音波影像觀察或評估軀幹部位肌肉,將是未來日漸成熟的技術。
  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掃描的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並將軀幹部位分為頸、胸、腰等部位(與腸薦關節),按其前後之解剖區域,依序介紹這些象限中的肌肉、韌帶與神經。頸部內容將包括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斜角肌(scalene) 、多裂肌和半棘狀肌(multifidus and semispinalis cervicis)與斜方肌等。胸背部內容將包括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菱形肌(rhomboid)、胸大與胸小肌(pectoralis muscle)、腰部包含腹部核心肌群、多裂肌和半棘狀肌(multifidus and semispinalis cervicis)與斜方肌等,腸薦關節包含骶髂後韌帶(posterior sacroiliac ligament)。
  這對使用超音波針對軀幹部位肌肉的評估與訓練非常有幫助,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技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膝部超音波課程簡介】

  疼痛和其他行走功能障礙是時下肢常見的主訴症狀,儘管膝關節成像主要依賴放射線影像和磁振造影(MRI),由於超音波影像(設備)相對易於獲得,且在評估某些膝部軟組織病理狀況時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從而加快立即的臨床相關性以及與對側膝蓋進行比較的能力,使得超音波在膝關節的使用日益頻繁。超音波對膝蓋的評估可以分為前側,內側,外側和後側膝關節,對象包括膝關節肌腱,韌帶,軟骨(關節間隙),以及周圍神經血管系統,並進行結構化評估。
  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掃描的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膝前側上課內容包括評估超音波股四頭肌、關節腔(液)、四頭肌和髕骨肌腱 (quadriceps and patellar tendons)、髕骨股骨韌帶(patellofemoral ligament)以及髕骨股骨軟骨,內側膝包含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內側半月板(medial meniscus)與鵝足(pes Anserinus)肌腱,外側膝包含外側副韌帶(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膕肌(popliteus muscle)、髂脛束(the iliotibial tract)以及附著在腓骨上的肌腱與韌帶,如大腿後肌遠端肌腱(distal hamstrings tendons),後側膝部分在介紹膝關節後方肌肉、後十字韌帶以及脛與腓神經和膕動脈等神經血管。
  學員將可透過此課程了解膝部正常的超音波解剖結構、熟悉膝部超音波技術,以及了解超音波常見的膝部病理狀況及其可能採用的治療方案。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症狀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小腿與踝部超音波課程簡介】

  腳踝和後足的軟組織結構,包含肌腱,韌帶和周圍神經之解剖位置均很表淺,非常適合進行超音波檢查。此外,超音波出色的空間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也可以對腳踝和後足的肌腱,韌帶和神經疾病進行詳細評估,使得操作者能夠驗證疼痛的位置是否與精確的解剖結構具有臨床相關性。
  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掃描的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並將腳踝和後足分為前,外側,內側和後方解剖象限,課程將依序介紹這些以脛骨為長軸的象限中的肌腱、肌肉與韌帶。以下列出課程講解與示範的一些結構,前外側重點包括脛骨前肌(Anterior Tibiallis)與肌腱、伸足拇長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的長肌和肌腱、伸趾長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和肌腱、腓骨長短肌(Fibularis longus muscle)和肌腱、外側踝關節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跟腓韌帶(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內側踝關節重點包括三角韌帶已及脛骨後肌和肌腱、屈趾長肌腱、屈拇趾長肌腱和踝隧道(Tarsal Tunnel),後足與踝將介紹阿基里氏肌腱、小腿後肌與足底跟墊和足底筋膜等。
  學員將可透過此課程了解腳踝和後足部正常的超音波解剖結構、熟悉腳踝和後足部超音波技術,以及了解超音波常見的腳踝和後足部病理狀況及其可能的治療方案。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症狀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肩部超音波課程簡介】

肩部超音波影像是一項可以用在評估肩部旋轉袖,以及重點檢查肩部旋轉袖撕裂傷害的醫學影像。在適當適應症條件下,操作者可依據所需的臨床情況提供快速、即時的組織評估和治療依據。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並將常見的肩關節週圍軟組織病變之圖像,與正常解剖結構進行比較,以及討論在超音波檢查後的物理治療決策。內容包括前肩、外側肩與後側肩等三個部位,其中前肩部分將包含; 肱二頭肌肉與肌腱(Biceps and tendon)、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is tendon)、肩胛上肌肉與肌腱(Supraspinatus and tendon)、腋窩囊厚度 (axillary recess capsule thickness)、胸大肌肉與肌腱(pectoralis major and tendon)、喙突肩峰韌帶 (CA arch)與肩旋轉袖間隔 (肩旋轉袖),側肩部分包含肩峰下距離(subacromial distance)、肩鎖關節 (Acromioclavicular joint)等,後肩的部分包含肩胛下肌肉與肌腱(Infraspinatus and tendon)、小圓肌(teres minor)、後肩關節盂唇(Posterior glenoid labrum) 以及肩胛上神經等十餘項動靜態檢查。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症狀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肘部超音波課程簡介】

肘關節是常見的肌骨系統疾病發生的部位。超音波已成為評估肘部的重要醫學影像。在適當適應症條件下,操作者可依據所需的臨床情況提供快速,即時的組織評估和治療依據。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肘部超音波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並將常見的肘關節週圍軟組織病變之圖像,與正常解剖結構進行比較,以及討論在超音波檢查後的物理治療決策。本次上課將肘部分為四個部分:前,外側,內側和後側,肘前側內容包括評估肘關節線、以及肘關節線上下各5公分範圍之肌肉、肌腱與神經血管(neurovascular bundle) 如肱肌(brachialis muscle)、肱二頭肌遠端肌腱(biceps tendon)、肘部正中神經的追蹤等,肘外側內容包括外側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外側肘肌腱如共同伸腕肌腱(common extensor tendon)和橈側副韌帶(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橈神經的追蹤等,肘內側內容包括內側上髁(medial epicondyle)、內側肘肌腱如共同屈腕肌腱(common flexor tendon)和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等,肘後側內容包括三頭肌遠端肌腱(triceps tendon)的成像與尺神經的追蹤,學員將可透過此課程了解肘部正常的超音波解剖結構、熟悉肘部超音波技術,以及了解超音波常見的肘部病理狀況及其可能的治療方案。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症狀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手與足部超音波課程簡介】

  超音波影像可協助醫療專業人員能藉由“治療目標 (treat to target)”方法,更好地協助有效癒合與控制疾病,並做為優化臨床實踐以及治療的指南,近年來由於高頻線性探頭(≧15 MHz)逐漸普遍,促成超音波(US)在的手與足部可用性的增加,以及手足部肌肉骨骼超音波(MSK-US)技術的進步。
  手與足部的軟組織結構,包含肌腱,韌帶和周圍神經之解剖位置多數非常表淺且複雜,在高頻超音波的協助下,仍然具有相當優勢,此外,彩色血流多普勒可提供了關節和腱滑膜內以及肌腱本身內新血管形成的訊息(但這堂課此處著墨較少),本次上課將介紹簡化的掃描的掃描技巧與和圖像說明,並將手分為掌與背面等解剖象限,而足部則分為前中後足。
  本次上課前半堂為腕部,內容包括腕背側間隔區(dorsal compartment)(第一到第六)、以及腹側(Ventral)的腕隧道(carpal tunnel)、蓋氏通道(Guyon's Canal)、以及腕骨與橈骨(側)和尺骨(側)之間韌帶與軟骨結構,以及幾項易在手指看見的關節炎或傷害的位置,如第一(拇指) 掌指關節的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1st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遠端或近端指關節(PIP or DIP joints)以及腱鞘(如伸指肌和屈指肌腱)。
  後半堂為踝到足,除快速複習外踝與內踝的主要韌帶和踝隧道(Tarsal Tunnel)外,也將介紹足底重要肌肉(第一到第二層)與肌腱(腓骨長短肌)外,也針對幾項易在前足腳趾看見的關節炎或傷害的位置,如第一蹠趾關節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MPJ)、跖板(plantar plate)以及腱鞘(如伸趾長肌)。
  學員將可透過此課程了解手與足部正常的超音波解剖結構、熟悉手與足部超音波技術,以及了解超音波常見的手與足部病理狀況及其可能的治療方案。這對將來能夠使用超音波針對手和足部等小關節準確評估滑膜疾病非常有幫助,本次上課目的在於提供超音波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症狀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物理治療師設計介入程序或是物理治療決策。

 

A方案:軀幹+下肢(小腿與踝部) $24,000
2022年2月11~13日 (週五-日,共三日)

B方案:上肢(肩部與肘部) $16,000
2022年2月26~27日(週六+日,共二日)

B方案:手與足部 $8,000
2022年2月28日(週一,共一日)

 

A+B方案(共六天)=$45,600

 

物理治療學分申請中

 

【課程退費規定】

開課21天前申請退費,扣除行政手續費NT$2000元後退回總金額70%
開課14天前申請退費,扣除行政手續費NT$2000元後退回總金額50%
開課 7天前申請退費,扣除行政手續費NT$2000元後退回總金額30%
開課 7天內(含)不退費

*課程可轉讓他人,但仍須依照規定扣除行政費⽤NT$ 2000 元,僅限轉讓一次,轉讓後如需退費即按照我方退費標準。